亚洲杯战报,中日女篮半决赛狭路相逢,卫冕冠军遭遇最强挑战者
7月18日晚,深圳体育中心体育馆的计时器定格在77:62,日本女篮以15分优势逆转新西兰,锁定最后一张亚洲杯四强门票。 至此,半决赛对阵尘埃落定:7月19日19:30,中国女篮将与老对手日本女篮狭路相逢。
这场被球迷称为“亚洲女篮巅峰之战”的较量,从晋级结果揭晓的一刻便已火药味弥漫,日本主帅科里·盖恩斯放言“必胜中国”,中国主帅宫鲁鸣则以“胜负靠实力,别半场就软”强硬回怼。
两队上一次亚洲杯决赛交锋,中国女篮以73:71的绝杀终结日本五连冠,而这一次,日本队带着“复仇”的火焰卷土重来。
中国女篮“双塔核武”已成日本无解题
小组赛三战,中国女篮场均净胜35.7分,狂赢107分,内线统治力堪称碾压级。 当2.07米的韩旭与2.28米的张子宇并肩站立禁区,对手的篮筐仿佛被加盖了封印。
印尼后卫贝拉·哈桑的惊叹道出无数对手的心声:“我抬头看到两个巨人,一个比一个高,甚至比我还年轻! ”韩国主帅朴秀浩更直言:“她们的高度让我们根本打不出快攻。 ”
双塔的威力不仅在于身高。 小组赛对阵新西兰,韩旭与张子宇合砍28分15篮板,而宫鲁鸣的战术手册里还藏着更多杀招,时而切换“五小阵容”提速反击,时而以“一大带四小”打乱节奏。 后卫李缘在末战贡献7分6助攻,盘活全队进攻;杨舒予则化身外线火炮,单场4记三分如导弹般精准。
日本队的“小快灵”能否撕开中国防线?
日本女篮的晋级之路充满踉跄:首战黎巴嫩仅赢4分,次战菲律宾末节遭25:8反扑险些翻盘,末战澳大利亚更在半场领先9分后崩盘,下半场仅得16分。 三场小组赛,她们的三分命中率仅33.7%,体能短板暴露无遗。
展开全文
附加赛对阵新西兰,日本队展示了“杀手本能”:第三节单节轰出22:8攻势,逼迫对手失误10次。
主帅盖恩斯的战术板上,速度是唯一能与身高抗衡的武器,本届杯赛日本场均出手39次三分,快攻反击占比超四成。
心理战白热化,从隔空喊话到战术博弈
“如果保持对澳大利亚上半场的状态,我们就能赢中国! ”盖恩斯在小组赛后宣言引发轩然大波。 宫鲁鸣的回应则犀利如刀:“虚张声势是教练惯用伎俩,比赛靠实力说话。 希望日本队别像打澳大利亚下半场那样无能。 ”
这番交锋绝非口水战。 日本队为应对中国双塔,紧急征调经验丰富的老将;中国队教练组则全程蹲守附加赛看台,记录日本队每一个战术细节。
盖恩斯在击败新西兰后透露关键策略:“我们会用速度和空间对抗中国的高度,谁能逼对方按自己节奏打,谁就赢。
历史数据揭示胜负天平倾向
近五年中日12次交手,中国女篮9胜3负。 2023年亚洲杯决赛的逆转夺冠,成为中国队心理优势的转折点。 日本队的韧性2021年亚洲杯决赛,她们曾让中国女篮吞下败仗。
热身赛的“双杀”或许参考有限:6月西安站中国101:92胜出,合肥站93:61大胜,日本队未派全主力。 真正值得警惕的是,日本队在亚洲杯正赛的爆发力,2023年决赛末节,她们一度领先中国9分。
明晚深圳,这些对位决定比赛走向
韩旭 张子宇 vs 日本内线群
日本队最高中锋仅1.88米,全队平均身高1.77米。 面对韩旭的灵活策应和张子宇的篮下强攻,日本可能采用车轮战消耗,祭出五小阵容弃守篮板搏命三分。
杨舒予 王思雨 vs 田中心 今野纪花
田中心附加赛三分12中7的准星,将考验中国外线防守硬度。 杨舒予的回应方式是“以攻代守”,她小组赛三分命中率超40%,快攻反击刀刀见血。
失误控制成生命线
日本队逆转新西兰的关键,正是第三节逼出10次失误。 中国女篮小组赛场均失误仅8.3次,半决赛面对日本的全场紧逼,李缘、王思雨的出球稳定性将面临终极考验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